有机肥为什么要替代化肥
作者 张文 王长利
基本现状
长期大量的使用化肥,尤其是单一的使用一种化肥,化肥中的生物酸性类被植物吸收后,容易造成土壤的酸化,土壤酸化后会导致有毒物质的释放,或使有毒物质毒性增强,对生物体产生不良影响。土壤酸化还能溶解土壤中的一些营养物质,在降雨和灌溉的作用下,向下渗透补给地下水,使得营养成分流失,造成土壤贫瘠化,影响作物的生长。我们常见的土壤板结现象也与此有关,当化肥使用过量时,大量的NH4+、K+和土壤胶体吸附的Ca2+、Mg2+等阳离子发生交换,使土壤结构被破坏,导致土壤板结。
如果只是一味的施用化肥,不考虑土地的情况,不学会养土地,就会造成土壤有机质下降,化肥无法补偿有机质的缺乏,进一步影响了土壤微生物的生存,不仅破坏了土壤肥力结构,而且还降低了肥效。化肥大量投入,还引发了对有机肥的排挤,使得土壤有机质水平触及到警戒线。化肥农药用量过多,不仅增加生产成本,也给生态环境带来负面影响。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要扩大有机肥替代化肥示范县,并给予大力支持,为此,农业部提出力争到2020年主要农作物化肥使用量、农药使用总量实现零增长。
回顾中国农业的发展,近十年来走的是一条高投入、高产出、高风险之路。近年来,粮食实现连年丰产,但是,耕地地力严重不足、有机质下降与生态环境的恶化已经成为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
1、化肥的持续使用导致土地板结,土地等级下降,有益微生物菌群数量减少,各种病害菌数量快速递增,作物所需的微量元素得不到补充,土壤结构严重趋向恶化。
2、化肥的持续使用,使土地盐渍化,碱化,沙化,酸化加剧,加重土地板结,作物根系发育受阻生长缓慢,作物免疫系统无法发挥作用,使作物抗病、抗寒、抗旱、抗倒伏能力变弱,增产受阻。
3、化肥本身就是一种盐,长期使用对土地的影响已经显现的越来越突出。由于化肥的使用形成了土地板结,根系发育不好作物又如何能够生长好呢?根系不好,抗性就会下降,所以病虫害重发又导致了农药的大量使用,形成了作物生长的恶性因果关系。
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肥料的使用结构严重失衡,重无机轻有机,忽视中微量元素。根据中国农科院对不同土壤类型的长期施肥研究,土壤有机质平均提高0.1%,粮食产量的稳产性就会提高10%~20%。所以,未来拯救土壤保证农业可持续发展!现在要全力支持鼓励增施有机类生物类肥料提高土壤质量。而眼下有机肥替代化肥路线是过程是需要更是必须要走的路线。
事实真象
中国用占地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其秘密武器是化肥和农药,农药的危害人人皆知,化肥的危害却少有人知,我们一日三餐无法摆脱化肥的危害,很难找出哪一种食物不是靠化肥生产出来的,就连养的鱼,泡的豆芽也被使用了化肥,化肥中的硝酸物质会被人体细菌还原成亚硝酸盐,这是大家众所周知的一种强致癌物质。
从责任田承包开始二十多年,中国所有的耕地都靠施化肥增收,这种毒素在人体内堆积了二十多年,现代疾病终于爆发了,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和癌症成了常见病。化肥成了我们食物结构中最大的潜在杀手,而我们又很难摆脱它。为了健康,有人在盲目地进行食补,有人在拼命地锻炼,这都是治标不治本的办法,这些都稀释不了人体内长期积累的化肥为主的毒素!
实施有机肥替代化肥:是为了减少化肥等投入品的过量使用,优化产地环境,提升产品品质,从源头上确保优质绿色农产品供给;有利于推进农业生产废弃物综合治理和资源化利用,变废为宝,化腐朽为神奇。归根到底,能够把农业资源过高的利用强度缓下来、面源污染加重的趋势降下来,推动我国农业形成绿色的发展方式,走上可持续的发展道路。
近年来,在化肥零增长行动和土壤保护的大背景下,化肥行业单边突进的势头得到抑制。有机肥备受推崇,对于化肥的主角地位,有机肥可谓是异军突起!有机肥其实是一种既传统又现代的肥料,数千年农耕文明,靠的主要就是农家肥这种有机肥料。在上世纪80年代,中国有机肥与化肥大约各占50%,但化肥工业在此后的30年即响应了国情需要又获得了飞速发展,至今已经占据了80%的肥料市场份额,可谓速度惊人。
过去,化肥为养活快速膨胀的人口可谓是功不可没!而如今,化肥包打天下的弊端也在日益凸显。 高强度的掠夺性种植引发耕地质量不断下降,而化肥对于改善耕地质量并无有效的方法,不合理的施肥甚至会加剧耕地退化。数据显示,目前中国的中低产田占比达到65%,从根本上而言,没有健康的土壤,就不可能有可持续的粮食安全。因而,寻找 化肥的替代品已是必然!过去两年大力实施农业绿色发展“五大行动”,取得了明显成效。农业部要推进农药化肥减量增效,扩大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试点,巩固化肥农药“负增长”成效;要大力推进农业的绿色发展,继续推进化肥农药的减量和提效。进一步地稳定和优化粮食生产,坚定地推进质量兴农、绿色兴农。
国家十四五规划指出:夯实粮食生产能力基础,保障粮、棉、油、糖、肉、奶等重要农产品供给安全。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强化耕地数量保护和质量提升,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规范耕地占补平衡,严禁占优补劣、占水田补旱地。以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为重点,建设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建成10.75亿亩集中连片高标准农田。实施黑土地保护工程,加强东北黑土地保护和地力恢复。
解决问题
纵观全球发达农业国家,大幅提高有机肥的使用比重是普遍现象,绝大多数都超过了一半这个分水岭。有机肥替代化肥是农业绿色发展的必然之路,未来的发展方向就是有机肥慢慢替代化肥。
例如:欧美国家肥料结构中,有机肥的地位举足轻重, 在美国,有机肥料占比46%;英国占57%;德国占60%;法国占37%;澳大利亚占55%;加拿大占60%;韩国占48%;日本更是达到非常高的76%。
例如:2012年日本肥料总量1660万吨,其中化肥393万吨,有机肥料1267万吨,有机肥占肥料总量的76%。在有机肥料中有机质肥料(含豆饼、骨粉等)113万吨,污泥肥料135万吨,堆肥600万吨。
与国外相比,2013年,中国有4100家有机肥生产企业,每年生产大约5000万吨有机肥,消耗的有机废弃物仅占2.2%,而合理的比例是要达到50%~60%。与此同时,国内农田肥料使用中有机肥的比重仅20%,直接影响粮食丰产与农产品品质提升。
有机质代表的是土壤肥力,与粮食产量正相关。由于有机肥投入过少、有机质下降,由此引发另一个新问题,就是化肥的报酬效应递减。数据显示,1975年,一公斤化肥可产出25公斤谷粒,到2008年,这个数字降低到8~9公斤。油料和棉花也是如此,一公斤化肥的产出量降幅达到50%左右。换言之,短短30年,化肥对粮食生产的报酬效应较之前降低了一半之多。
生物有机肥是利用有机质和微生物的强大功能,补充土地缺失的有机质,利用生物活性,强力破解土地板结,使根系发育不受限,根量根毛数倍增加,有效吸收土壤深层长时间未被利用的营养,土地中的无效营养被迅速分解并转化为有效营养,有机肥料利用率远远高于化肥利用率,种田成本减低,农产品质量显著提升,利于农业可持续发展。那么,黑土地保护用化肥能保护吗?当然不能。物理松土能保护黑土地吗?也不能。科学告诉我们,秸秆还田、使用生物有机肥料是目前提升土地等级,保护黑土地的最有效措施。
张文四十年如一日亲手种田,积累大量宝贵实践经验,免费帮助全国近千万余户农民,目前在保护耕地的有机肥替代化肥方面成就显著,在盐碱地修复改良方面有独到建树。由于业绩突出,被授予双辽市管专家、四平市管专家和吉林省高级专家称号。
张文目前拥有:吉林国研农业科学研究院;四平圣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双辽市余粮水稻研究所;双辽市张文农业技术服务中心等4家企业。自主研发产品和配方十几项。
张文目前主打自主知识产权技术有:盐碱地生物修复改良技术;有机肥替代化肥技术;生物松土技术等一系列保护耕地措施。影响至全国十几个省市自治区近千万亩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