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两次主办农民运动讲习所
作者:柳万吉
农民出身的毛泽东高度重视农民问题,并积极倡导开展广泛的农民运动,使占我国人口绝大多数的广大农民在中国革命中发挥出重要作用。为了尽快把农民动员起来、组织起来、武装起来,用新理论、新思想教育和引导农民积极投身于中国革命的洪流中,毛泽东先后在广州和武汉举办了农民运动讲习所,这实际上也是大革命时期我们党同国民党合作创办的培养农民运动骨干的学校,是当时我党领导的农军干部和农运干部的摇篮。
早在1919年7月28日,毛泽东就在《民众的大联合》一文中,号召农民联合起来,解决自己的问题。他说:“种田的诸君!田主怎样待遇我们?租税是重还是轻?我们的房子适不适?田不少吗?村里没有没田作的人吗?这许多问题,我们应该时时去求解答。应该和我们的同类结成一个联合,切切?肚子饱不饱实实彰明较著的去求解答。”毛泽东针对当时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实际,提出了中国革命的同盟军问题,他认为:工业无产阶级(工人阶级)是我们革命的领导力量,它应该团结占全国人口绝大多数的一切半无产阶级(主要是贫苦农民)、小资产阶级(主要是中农),争取中产阶级(主要是民族资产阶级)的左翼,以打倒帝国主义、军阀、官僚、地主、买办阶级,建立各革命阶级的联合统治。这就需要想方设法把广大农民动员起来、组织起来,让他们以极大地热情投身于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当中。毛泽东利用他在第一次国共合作中担任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代理部长的身份,提出了创办农民运动讲习所的要求,得到了国民党中央的批准。
1924年7月,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开学,这是大革命时期开办的第一个农民运动讲习所。它名义上是由国民党中央农民部或各地方党部农民部主办,实际上是以毛泽东为主要领导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各地农民运动讲习所或训练班中起主导和核心作用。

毛泽东广州农讲所办公室,他常年在这里备课、批改作业,找教员和学生谈话,还主编了《农民问题丛刊》。
举办农民运动讲习所的使命,正如《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开学宣言》中所说,“是要训练一班能领导农村革命的人才出来,对于农民问题有深切的认识,详细的研究,正确解决的方法,更锻炼着农运的决心,几个月后,都跑到乡间,号召广大的农民群众起来,实行农村革命,推翻封建势力。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可以说是农民革命大本营。” 其教育的主要特点是:进行以国民革命为中心内容的政治教育,以提高学员的思想政治觉悟;进行武装斗争和建立农民武装教育,并进行军事训练,使学员毕业后能指导农民,组织农民自卫军,成为农民武装自卫的领导者;组织学员到农民运动和农民自卫军搞得好的地方参观学习,对农民问题和农村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增强学员从事农民运动和搞好农民自卫军建设的决心和力量。
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的教育内容,坚持理论、历史、现状并重,其具体内容可归纳为四类:一是基础理论课,如帝国主义、社会问题与社会主义、中国史概要、中国民族革命史、地理等。二是专业课,如中国农民问题、海丰及东江农民运动状况、农村教育、军事运动与农民运动等。农讲所是适应革命形势急速发展需要举办的,属短期训练性质。三是革命文艺课,如革命歌曲、革命宣传画等。四是军事课,包括理论教学、实际调查和军事操练三方面。广州农讲所设军事训练部,赵自选任部长。军训时间占1/3,除一般的军事操练外,重点实行实战夜战训练。农讲所十分重视理论教学与社会调查、参加实际斗争的有机结合,采用启发教学法,调动学员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组织研究会、出版丛刊,还组织学生两次到农村去,学习当地农民运动的经验。
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授课时间为13周,设25个学科,主要讲授革命理论和方法,尤其注重农民运动理论与方法的教授。挑选我党对农民运动有研究、有丰富的农民运动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人员担任教员。具体课程设置和人员分工是:毛泽东讲授中国农民问题、农村教育和地理;周恩来讲授军事运动与农民运动;萧楚女讲授帝国主义、中国民族革命运动史、社会问题与社会主义;彭湃讲授海丰及东江农运状况;恽代英讲授中国史概要;李立三讲授中国职工运动;张秋人讲授各国革命史;罗绮园讲授广东第二次农民代表大会决议案;于树德讲授农村合作概论;彭述之讲授中国政治状况;陈启修讲授中国财政经济状况、经济学常识和苏俄状况;陈公博、陈其瑗讲授三民主义;甘乃光讲授中国国民党史等。学生编为1个总队,下设2个队,12个区队,由萧楚女负责管理,并指导学生课外理论学习与研究。给学生发了《中国农民问题研究》《土地与农民》《列宁与农民》《帝国主义浅说》《资本制度浅说》《苏俄之农业政策》《中国国民党之农民政策》等30多种书籍。还在学生中成立了13个农民问题研究会,列出36个调查题目,深入农村开展调查研究,学习和总结开展农民运动的经验。毛泽东还为《农民问题》刊写了序言,鼓励学生在刊物上发表开展农民运动的文章,交流学习心得与体会。
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可以分为两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第一届到第五届,主要培养广东省及广西、湖南等8个省的农民运动干部。中国共产党著名的农民运动领导人彭湃任过两届主任,共产党人罗绮园、阮啸仙、谭植棠也曾担任过主任。一、二届所址在广州惠州会馆(现越秀南路93号),三至五届所址在广州东皋大道1号。第一届毕业生33名,学习期限一个月;第二届毕业生142人,学习期限两个半月;第三至第五届毕业生共279人,每届学习期限为三个月。五届共毕业学生454名,这其中有1/3学生被选派为负责农民运动的特派员,其余回原籍从事地方农民运动。农讲所为广东等省农民运动准备了干部,农讲所毕业学员黄学增、李民智、陈伯忠等后来成为广东省著名的农运领袖,广西农民运动领袖韦拔群是农讲所第三届毕业学员。第二个时期为第六届,所址位于现在的广州市中山路42号(原为番禺学宫,始建于1370年明洪武三年,1961年建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纪念馆)。这一届农讲所招收了来自20个省份的327名学员,学习期限为四个月,是办学时间最长、规模最大、人数最多的一届。

广州农讲所旧址原为番禺学宫
1927年1月,由于北伐的胜利进军,广州革命政府迁到武汉。在毛泽东倡议下,将原来的农讲所扩大成立了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这届农讲所是在一方面全国农民运动急剧发展,另一方面又是国民党右派猖狂活动,反对、破坏工农运动,准备公开叛变革命之时开办的。1927年3月开学,6月18日结束,共培训来自全国17个省的800多名学员。讲习所设在武昌北城角黉巷(现红巷)13号,邓演达、毛泽东、陈克文为负责校务的常务委员。周恩来、董必武、瞿秋白、恽代英、方志敏、彭湃、郭沫若、张太雷、李立三等,都在农讲所讲过课或向学员作过报告。

武昌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
武昌农讲所是广州农讲所的继续,它的办学目的、办学方针、培养目标、教育方法、办学队伍等与广州农讲所基本相同,但招生规模扩大了,课程设置增加了。增设了毛泽东同志的《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等重要内容。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和武汉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共培养了1600多名学员,这些学员毕业后,奔赴全国各地,宣传农运理论,发展党的组织,成立农民协会,推动全国农民运动发展,燃起了革命的星星之火。正如农讲所第六届学员王建功所言:“经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培训的各地学员,像一颗颗红色的种子撒向了祖国大地。”他们深入各地农村开展农民运动,组织农民自卫军,对组织广大农民开展轰轰烈烈的反帝反封建农村大革命,推动全国农民运动的迅猛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也为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我党领导的广大农村游击战争播下了革命的种子。
毛泽东以主办农民运动讲习所为契机,为全国农民运动的展开培养了大批骨干,对此后的农村革命、土地改革运动和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理论的形成奠定了重要基础。当然,他对中国农民问题的重视、探索与实践,既经历了巨大的成功,也走过了曲折的弯路。也正是因为在毛泽东的带领下,中国农民才永远地站立起来,开始堂堂正正地做人,并迈开了通向共同富裕道路的大步。总结毛泽东在探索中国农民问题出路和主办农民运动讲习所的经验与教训,对于今天解决我国“三农”问题,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农民问题仍然是习近平同志提出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头等大事。从历史长河来看,毛泽东探索中国农民问题的理论与实践,也仍然是我们今天需要正确对待的宝贵的历史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