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友相聚海南东方
记者:柳万吉
2025年1月23日至25日,受庆安战友傅强之约,我们7名(含2名家属)在海南的候鸟战友,相聚于海南省东方市,共叙战友情谊,同游东方黎族古村落、娜姆河、小桂林、六连榕等景区,亲身感受与领略了东方市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优美的自然风光,现将游览的体会与观感以文字加图片的形式奉献给感兴趣的朋友,以共同分享我们的乐趣。

观感一,白查村黎族船型屋,我国少数民族传统民居的“活化石”。
1月24日上午9时许,傅强战友亲自驾车,带着我们行使60余公里,于10点20分,来到了位于海南省东方市江边乡的白查村,这是中国目前唯一保存完好的黎族“船型屋”古村落。

我们沿着亭亭玉立的美丽的槟榔树与盛开着的漂亮的三角梅装扮而成的小路,缓缓向村落走去。走进村落,但见椰林掩映中,一栋栋茅草房形如倒扣的木船,依次伫立。这个在雨林中庇护了村民千百年的山村,承载着海南黎族浓浓的雨林乡愁,已成为黎族追寻祖先生存印记和游客体验黎族文化传承的首选地。
生活在山地雨林中的黎族先民,就地取材,用木材、竹子、藤条等雨林常见材料,扎制屋架,茅草覆顶,营建屋檐接地,檐墙合一,具有较好的防潮、隔热作用。这种适合热带雨林生活条件的“船型屋”,体现了黎族在海岛山地热带雨林中的生存智慧。

白查村是海南岛“船型屋”保存数量最多、保护状况最好的黎族古村,保留了黎族传统聚落古老原貌。现有81座茅草“船型屋”和6间谷仓,还有******黎族青年男女聚会的“隆闺”。

谷仓以基石垫底,悬空地上,便于防潮防鼠。顶端以茅草盖顶,内外用黏土和泥糊一层,地板糊一层4厘米厚的泥,均起到密封作用。
随着海南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曾在海南岛山地雨林中广泛分布的茅草房,逐渐被砖瓦房取代,而古村保护也已同步跟进。2008年,“黎族船型屋营造技艺”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黎族最后一批“船型屋”作为黎族历史文化遗存得以保留。2009年,政府投资建设了白查新村,村民集体搬迁住进了砖瓦房,白查老村被整体保存下来。
目前,正在申报世界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的“海南热带雨林和黎族传统聚落”,已列入预备清单。作为提名地之一的白查村,已引起人们更多关注,并成为中国少数民族传统民居的活化石和黎族人民的精神家园。
观感二,东方小桂林,美丽山水甲海南。
离开黎族古村落,经过一个多小时“九曲十八弯”的盘山路后,我们于下午1点15分左右,来到了可与广西桂林山水相媲美的东方小桂林景区。
东方小桂林,一个以其卡斯特地貌著称的自然风景区,其山水景观与广西桂林很相似,但未经过人工雕琢,保持了原始的自然风貌。这里山清水秀,风光旖旎,景色宜人,是海南极具特色的旅游景区之一。当我们来到岸边,放眼望去,山依着水,水环着山,山水村泉交相辉映,倒影剪出一幅幅优美的图画,宛若仙境,给人一种神秘、厚重和心旷神怡的感觉。

倒影如画
下午2点40分,我们来到了海南省东方市天安乡,这里有一巨大的古榕树奇景,这些古榕己有三百多年的树龄,最大的一颗约有1000年的树龄,现已经被东方市列为市级保护植物。
六体连榕的形成是由榕树的须根伸入地下后又发新枝,形成六体连理的奇观:三棵母体绕为一体,与三棵小树各自相距十多米,六树枝叶合体,相连的树枝直径35厘米以上,六颗榕树根须发达,显露地面如群龙俯卧,树干高大,繁茂异常,互托而生,合为一体,挺拔傲然,覆盖面积有1600多平方米。
据当地传说,在三百年前,有三个黎族少女上山遭遇到洪水后被困,最后变成了三棵紧紧抱在一块的榕树,后来他们的恋人发现后,也变成了三棵树,在周围守护着他们的爱人。

现在它们又有了新的子女,两颗小榕树从地面长出后已经紧紧地和两个横向相连的树枝抱在一起,将来会形成八连体或更多的连体榕树。
天下之大,无奇不有,这次东方之行收获满满,见到了未曾见到的景观,听到了没有听过的奇闻轶事,战友们回到住处,对傅强战友说:我们这次来东方真是不虚此行,这是你献给我们的最好、最珍贵的新春大礼!